【關係療癒專欄】面對衝突,說與不說?
文 / 關係療癒師 史庭瑋 Mia
人際間的相處是一門學問,
常聽到有人跟我說:「人跟人的相處好複雜呀!」
也許看到這裡的你,也正想起了某個人、某件事….
也許現在的你,心裡也放著一些話,
一些感覺,一些糾結,一些牽掛,
正在猶豫:該說,還是不說呢?
也許想著想著,放著放著,就雲淡風輕,像是沒事了,
試著讓這些事從記憶中Delete,
然而,這些過往的人事物,
卻會在潛意識中,三不五時的Repeat。
原來,
你認為想忘記的回憶,只要Delete就可以;
但那些被忘記的故事,總是Repeat在生活中。
真的完全沒事了嗎?
還是,類似的事件,不斷在你的生活中重演著?
過去的我,面對衝突,時常是壓抑的,
委屈自己,滿足別人的期待與需要,
卻時常忽略了照顧自己,看見自己的需要,
即使看見了,也不知道怎麼表達與溝通,
只好選擇隱忍,隱忍到最後,發現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這裡指的不是激烈的對話,而是不平衡的關係中,
勢必有一方會選擇終結關係。
後來,當我開始正視自己的需要,
能夠懂得照顧自己與他人,卻又變得太勇敢發聲了,
面對不公不義的事,一定率先挺身而出,追根究底,找出真相,
抱持著新聞人的精神,為人、為團體發聲,希望不要再有人無故犧牲。
雖然最終正義得到伸張,權益得到回歸,欺壓得到終結,
然而我可能淪為箭靶,或是正義背後的犧牲者。
漸漸地,在壓抑委屈與勇敢發聲之間,我開始找到平衡,
面對自己真實的感受,有深刻地覺察後,
對於任何關係,只要是任何還希望彼此連結的關係,
我都會真誠地表達我的感受與需要,並同理對方的感受與需要,
在彼此的立場、感受與需要間,找到最好的平衡。
在關係裡,沒有誰對誰錯,誰好誰壞,
重要的是,如何同理與溝通,核對與確認的過程。
有人會說:「有些話不用說,慢慢疏遠就好了。」
在選擇了貼上某些標籤後,就開始避免溝通與見面的機會,
因為已經認定對方是怎樣的一個人,不再想要有更多連結。
也許對於不想再理的人,我們可以用這種方式,
但若曾經是朋友,卻因為一些誤解,選擇不溝通而疏遠的方式,
這樣就有些可惜了,或許有些事和你想的不同,
你們想法上的差異,心裡話不說開,使得彼此就此錯過。
也可能有人說,表達完以後,關係更差怎麼辦?
如果能夠站在彼此的角度,真誠同理、表達與溝通,
基本上關係不會更差,只會更好,
因為你選擇讓對方更瞭解你是怎樣一個人,
而你也能在衝突中更了解對方是怎樣的人。
這樣的友誼與交情,真實不虛偽,會更長久與美好。
伴侶關係亦同,我陪伴許多伴侶面對關係中的衝突,
絕大部分都是因為沒有好好溝通,造成彼此的惡性循環,
或是對彼此的狀態無法理解,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想事情。
如果在每次衝突後,都能了解彼此的感受與需要,
關係就能夠越來越幸福,彼此也能更加了解,喜歡上對方真實的樣子。
面對衝突,說與不說?
現在的我,當心裡有委屈與感受時,
我會讓自己沈澱一下,寫下並感受與釐清自己的情緒,和背後的需要,
等到情緒較為平穩時,選擇用好的方式表達與溝通,
核對彼此的想法、感覺與需要,而非單方向去認為別人如何思考,
了解彼此,讓彼此關係能夠恢復連結。
當我表達後,
別人當然也能同意或拒絕,也可能理解與不理解,
無論任何反應,我都尊重對方,
因為感覺沒有對錯,我能表達自己,
而尊重別人擁有他的感覺,也同等重要,
在關係裡,沒有人需要委屈與失去自己。
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女士說,人有五種自由:
1.自由的看和聽,來代替應該如何看、如何聽。
2.自由的說出你所感和所想,來代替應該如何說。
3.自由的感覺你所感的,來代替應該感到的。
4.自由的要求你想要的,來代替總是等待對方允許的。
5.自由的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冒險,來代替總是選擇安全妥當這一條路,
而不敢興風作浪搖晃一下自己的船。
當我們擁有這五種自由,就能擁有自我價值與能力,
為自己負責,達成一致性的溝通,
讓自己的生活自在而快樂。
現在面對衝突,要表達自己時,
我依然有著擔心與害怕,
擔心傷害到對方,或是破壞了關係,
但在這樣的時刻,
我選擇真實地表達自己,為自己的感覺負責,
無論是誰,人的感覺都沒有對錯好壞,
那些都是真實的感覺。
我是真實的我,你也是真實的你,
我同理你、理解你,
不期待你同等地同理我、理解我,
但至少,關係裡的我們,是真實的存在。
當在看見自己的立場時,同時能夠了解對方的處境,
彼此的關係才能有深入的連結。
祝福每個人都能擁有美好的關係,活出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