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換禮物,你換到了什麼?】
《交換禮物》,一部感人又很好哭的紀錄片電影,
裡面呈現的,是一個個真實又發人深省的人生。
透過訪談超過30位醫界專家與病友,
電影呈現中西醫療與自然醫學等多元醫療選擇。
透過最佳主持人曾寶儀溫暖入心的訪問,
每一位受訪者娓娓道來他們罹癌後的心路歷程,
有的人幸運地康復了,有的人沒有那麼幸運,
每個人選擇面對的方式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結果。
上週日上午去看了這部電影的特別場,
導演林明謙、寶儀姊、雙醫博士林子平醫師、
故事中的主角之一,也是本片的監製曾國駿等,
許多人都來到了現場,也開放大家映後QA的時間,
並分享了他們拍攝這部電影的心路歷程,
他們說很多人都看了五六遍,得到許多啟發,
聽了有很多感動,會後也幸運與他們合照和聊聊,
彼此分享覺察與感受。
「癌症是身心靈的慢性病。」林子平醫師說。
癌症只是反映了我們身心症狀的一個現象,
它只是一個提醒,但不會讓人真正死亡,
真正讓人死亡的,
是恐懼、是逃避、是壓抑、是追隨,
是強迫、是放棄、是精疲力竭,
當心裡沒有真正去看見與面對,
只透過強效醫療的介入,
身體也沒辦法真正康復。
很多癌症背後的原因,
來自於壓抑的情緒,錯位的愛,
在中醫與身心靈整合理論來說,
怒傷肝、悲傷肺、恐傷腎、喜傷心,
過與不及都不好,
當你過度憤怒或壓抑憤怒,肝臟就會出問題;
過度悲傷或壓抑悲傷,肺臟就會出問題;
過度恐懼與壓抑恐懼,腎臟就會出問題;
過度喜悅與壓抑喜悅,或是缺乏愛,心臟就會出問題。
我也長期研究過情緒與疾病的對應關係,
創傷療癒的技術中也有許多對身體經驗療法的學習,
常遇到來訪者提到自己的議題時,常見有胸悶的狀況,
胸口接近呼吸系統,呼吸常與接受與付出的課題有關,
壓抑與無法表達的情緒,
累積而沒有釋放的悲傷與憤怒。
常常當案主說出來了,情緒流動了,
憤怒表達了,悲傷釋放了,未竟事宜完成了,
那個胸悶的感覺就消失了,不再出現,
或是其他的身體與情緒症狀,透過不同的療癒方式,
那些情緒、那些症狀就不再出現了。
電影中提到許多身心靈整合的療癒工具,
包含我常使用的家族系統排列、
量子頻率儀器Time Waver、
還有一些我曾體驗過的身體檢測儀器,
以及零極限、其他情緒療癒方式等,
當中西醫與自然療法和身心靈療法能共同整合,
案主的心也能真正打開與改變的時候,
身體機能也會快速轉化。
電影中寶儀姊也訪問了我之前分享過的那本書的作者,
《死過一次才學會愛》的作者Anita,與他的靈魂伴侶,
Anita經歷過癌症,走過瀕死經驗,
她內心有許多震盪與感觸,
也覺察到自己對生命看法的改變,
那一刻,她決定要「好好活著」,
一個起心動念,當她再次回到人世,
癌細胞都神奇地消失了。
寶儀姊在採訪中,也體會到,
真正的陪伴,不是「為你好」的壓力,
而是「尊重」對方的選擇,
當嘗試過表達與支持,
而對方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
尊重,就是最好的支持。
在我從事關係療癒的助人工作歷程中,
聽了許多人的故事,在那一個個令人傷心的故事背後,
我聽到的是許多人內心渴望的需求:
「我想被看見、被聽見、被了解。」
這是每個人內心深層的渴望,
許多人常常一來到我的空間,
不到十分鐘眼淚就掉下來,
跟我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我沒想到會跟你說這些,
但就覺得在你面前可以很放心地說,
然後情緒就突然來了。」
我是一個對情緒很敏感的人,
能很快共感到別人情緒,即使只有一點點,
所以很能快速感受到自己和別人的情緒,
也很快可以理解與接住,聽到情緒背後想說的話。
這看起來是一種天賦,但沒用好也會自傷,
會變得太容易承接別人的情緒,
所以從小到大我就像個情緒的容器,
很容易有人找我講心事,
無論是我去消費的商家,還是親朋好友家人,
如果接收到太多負面情緒,
我的身體也會開始疼痛不舒服,
後來從事助人工作開始有界線後,
就能同時保有自己,也共感來訪者,達到一個平衡。
回到電影,
「情緒被看見,內心需求被看見。」
這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
當別人看不見的時候,
我們是否能看見自己?
這就是疾病治癒的關鍵,
我們的目光焦點,在別人身上,還是在自己身上?
我們總是在看別人,需要別人看見我們?
還是我們真正看見了自己?
愛自己,
不是吃了多少美食,買了多少名牌,
還是多奢華的享受生活。
愛自己,
是能全然接納自己的一切,
包含自己生命中所有曾經發生的好與壞的事情,
包含自己身上所有的優點與缺點,
包含自己的光明面與陰暗面,
那是一份對自己生命的看見、理解與包容。
當我們對自己生命有更多看見與涵容,
對他人的生命也會有更多看見,
不需要比較與競爭,
會自然看見每個人生命的美好。
也會清楚自己的自我價值,
無論別人如何評價與論斷,
都不會影響你本自俱足的自我價值。
除了好好愛自己外,
生活習慣也很重要,
是否保有健康的生活習慣,
早睡早起,充足睡眠,健康飲食,定期運動,
能吃得下,睡得著,規律排便,
這就是一個重要的健康指標。
《交換禮物》讓我們知道,
每個癌症與疾病背後,都有一個禮物,
當你遇到了,是想要看見與聽見這個禮物,
還是想要立馬解決這個癌症與疾病?
癌症與疾病可能會復發,
這個復發的背後,
就是還有些需要你看見的事情,還沒看見,
他一直想提醒你,告訴你,
那些對你來說,重要的事情。
可能在告訴你,你的身體該休息了,
可能在告訴你,不要再為別人承擔,
可能在告訴你,心裡的話要說出來,
可能在告訴你,你要好好看見自己,
可能在告訴你,你要更加重視自己,
可能在告訴你,記得療癒心裡的傷,
可能在告訴你,情緒需要釋放流動,
可能在告訴你,生活需要改變了,
可能在告訴你,好好為自己活著。
《交換禮物》現在雖然下檔了,
但還可以包場,很希望可以包場,
讓更多人看到這部有意義的電影!!
也希望更多人,從疾病中恢復健康。
還記得以前我包場電影,
好像已經是2011年的事情了,
那時候連續包場四場百人公益電影,
當時看的是《被遺忘的時光》,
在談失智症,也是一部很感人的紀錄片,
一樣哭得淚流滿面,
當時是有善心人士捐贈電影票,
才能順利辦成免費的四場。
這一次,我也想號召大家來包場看電影,
還沒看,或已經看過,想再看一遍的朋友,
可以在第一個留言處填寫包場表單,並留言+1,
確認人數後,我再去確認要哪一個影廳。
近期支出大,可能沒辦法用公益電影的型態,
但我一切確認好後,
再通知大家匯款電影票260的費用。
期待大家一起看電影喲!
我也想再看一次,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