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過一次才學會愛,把自己愛回來

【死過一次才學會愛,把自己愛回來】⁣
《死過一次才學會愛:艾妮塔的瀕死重生奇蹟》⁣
這是一本紐約時報的暢銷書,全球超過31種語文譯本,⁣
作者在2002年時,她經醫生診斷罹患了淋巴癌,⁣
她決定辭去工作,專心抗癌。⁣
她尋求各種療癒方式,但是病情卻持續惡化。⁣
在2006年時,她因為器官衰竭而陷入昏迷,⁣
醫師搶救後即將宣布不治。⁣
在急救的過程中,她去到了一個無時間性的世界,⁣
感受到自己與宇宙萬物融為一體,⁣
全然被無條件的愛包圍,毫無痛苦。⁣
那經驗深深影響了她的人生。⁣
在她的自由意志下,她選擇了重返人世,⁣
當她的靈魂再度回到身體之中,睜開眼睛,⁣
末期癌症竟在三天內奇蹟般不藥而癒…⁣
看了Anita的瀕死重生故事,⁣
覺得很感動,也有許多感觸,⁣
當他進入瀕死經驗那一刻,看到許多前所未見的事物,⁣
也打開他的所有感官,而且對他來說像是「回家」的感覺,⁣
見到已故的親人,能感受到家人們內心的感受,⁣
她體驗到前所未有的世界。⁣
當他聽到家人說,她時間還沒到時,⁣
她曾經一度猶豫,但當她領悟自己為什麼得癌症,⁣
回去身體時,身體會快速復原,他就決定回去。⁣
他家人也鼓勵他,他現在知道自己是誰,要回去好好活著。⁣
她用手電筒比喻瀕死經驗,⁣
就像是我們原本只能用手電筒看到每個不同的小角落,⁣
卻在某個時刻,經歷並看到前所未有的景象,⁣
就像視野完全被擴展,能感知到萬事萬物,⁣
接下來又再次回到原本手電筒能看到的小範圍,⁣
而那些手電筒能照到的範圍,就是我們思維想法關注的地方,⁣
當我們越關注哪裡,那些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和經驗,⁣
而忽略其他也許也很重要的微小事物。⁣
許多人總是害怕死亡,覺得死亡很可怕,很危險,⁣
但在許多瀕死經驗的人分享的歷程與故事中,
有許多人經驗到,⁣反而是美好與回家的感覺,
所以死亡並沒有大家想得這麼恐怖,⁣
也許在進入到瀕死經驗的前一刻,會令人感受到很大的恐懼,⁣
但在之後,經驗到的,會像是回家般的美好感受,⁣
看了Anita的經歷,讓我知道,很多恐懼是自己想像的,⁣
面對死亡,沒有大家想得如此可怕。⁣
當我們關注的地方,會被放大,成為我們的現實與經驗,⁣
但那些我們沒注意到的地方,卻可能是重要的細節,⁣
讓我聯想到靜心的重要,
當我們心越靜,能感知到的層面越廣,⁣
就越能清晰地看見,哪些才是最重要的人事物,⁣
當我們心是混亂的,可能很多事情都混在一起,⁣
而去關注那些混亂,放大了混亂,會使我們更加忙亂。⁣
「想法成為真實」這件事,就像生活中不變的定律,⁣
當一個人處在受害者情境,⁣
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就吸引了加害他的人;⁣
當一個人處在拯救者情境,⁣
認為自己是拯救者,就吸引了許多受害者;⁣
當一個人總是看見別人有問題,⁣
認為要報復,就加害他人,形成惡性循環。⁣
當我們把焦點放在自己的不足,就渴望更多,需索無度;⁣
當我們把焦點放在自己擁有的,就感到滿足,活在當下;⁣
當我們把焦點放在創傷與受苦,就感到委屈與痛苦;⁣
當我們把焦點放在資源與樂趣,就讓我們看見希望與美好。⁣
我也曾經把焦點放在自己失去的,當時會感到加倍失落,⁣
但經過學習後,能夠理解那些歷程的珍貴學習,⁣
看到更多自己的資源與美好,就會感到有更多力量感,⁣
也更能活在當下。⁣
Anita也提到在瀕死經驗中學習到的五個重要啟發:⁣
❤️愛自己:不愛自己會生病;⁣
愛自己就不會容許別人侵犯界線,⁣
也不侵犯別人,有更多愛給別人。⁣
❤️活得無所畏懼:⁣
人們認為擔心害怕可以保護自己,其實愛才能保護自己與他人⁣
❤️幽默、歡笑、快樂:
發現生命中的快樂,醫院和監獄都會減少⁣
❤️生命是一個禮物,挑戰也是一個禮物:⁣
癌症看似挑戰,其實是禮物⁣
❤️永遠要做你自己:讓生命發光,⁣
擁抱自己的獨特性,無條件愛自己⁣
過去從不愛自己到愛自己的歷程中,有很多深刻的體會,⁣
不愛自己的時候,就容易吸引到侵犯你界線的人,⁣
老天會透過各種艱難狀況,讓我們學習「如何愛自己」這件事。⁣
過去也曾從社團經驗中,學習到如何在面臨惡意中傷時,⁣
能去區辨哪些是真正的朋友,以及哪些是真正重要的事,⁣
而走上這條助人的道路;⁣
從別人對我侵犯不尊重的經驗,學習到如何設立界線,⁣
如何表達憤怒,如何Say No,如何保護自己;⁣
從以德報怨,委屈隱忍,⁣
到能為自己發聲,為團體發聲,
為社會發聲,為社會做更多事;⁣
從自我的無價值感,到清楚知道自己的優缺點,⁣
發揮自己的優點,與接納自己的缺點,⁣
去看見每個面向的自己,⁣
以及愛自己,了解自己喜歡什麼,做自己喜歡的事,⁣
一路以來的歷程,都看見許多挑戰跟禮物,⁣
那些挫折都成為我生命的養分,⁣
使我知道我為何是我,我如何成為我,⁣
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有怎樣的獨特性。⁣
而Anita的分享,連結到在系統排列的經驗,⁣
也讓我體會到:「在愛中沒有恐懼,愛與恐懼是一體兩面的。」⁣
在排列中,引導案主看到「愛在哪裡」,就會是轉化的關鍵。⁣
而排列師面對場域的感知,⁣
就像是Anita分享的那種無邊界的感知,⁣
當我們進入最深的內在寧靜,⁣
就能感知到場域中的狀態,知道最關鍵的重點在哪裡,⁣
而不是像侷限的手電筒思維,⁣
只看見某一個部分,就像是瞎子摸象一樣,⁣
而是更宏觀的,感知與感受到整個場域,⁣
就能看到許多微小的細節,以及需要被關注的地方,⁣
那些沒有被看見的人,那些被忽略的黑洞。⁣
排列師最重要的,就是要活出自己的風格與精神,⁣
不是單純的學習與複製,而是真正理解與實踐,⁣
實踐在生活中,實踐在生命裡,活出自己的樣子,⁣
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在系統排列中,與道同行。
相關文章
我們以為的真實,只是光照下的一個角落

【我們以為的真實,只是光照下的一個角落】⁣ ⁣⁣ 我曾經陪伴一位來訪者,⁣ 他一走進來,眼 閱讀更多

【關係療癒專欄】不同的父親樣貌 – 背後的故事

【關係療癒專欄】不同的父親樣貌 - 背後的故事 文 / 關係療癒師  史庭瑋 Mia 每個 閱讀更多

中秋節快樂

因為很喜歡花, 自己忍不住買了莫蘭迪色的永生花⁣ 來佈置心起點的空間,超美~~ 也用這個美 閱讀更多

【關係療癒專欄】心的旅程

【關係療癒專欄】心的旅程 文 / 關係療癒師  史庭瑋 Mia 從小,我們時常被問的問題就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