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療癒專欄】身體會說話 – 家庭治療評估課程學習

【關係療癒專欄】身體會說話 – 家庭治療評估課程學習
文 / 關係療癒師  史庭瑋 Mia
 
家庭治療評估,是家庭治療的新型態發展趨勢,
透過讓父母對話半小時的過程,
量測孩童的三個指標:心跳、體溫、手汗,
若對話過程中,兩到三個指標有大幅度變化,
代表這幾段對話,對孩子有關鍵性的影響,
是我們可以去引導與工作的地方,
了解孩子當時的內在感受與想法。
 
評估是找出治療的出路與核心焦點,而非問題,
重新用家庭系統理解孩子。
 
孩子的健康、身心症、個性發展、學業與社會適應等狀態,
都與父母彼此的關係有關,
當父母關係不好時,孩子會透過症狀反映出來,
希望讓父母關係更和諧;
有趣的是,父母關係好的時候,即使一致認為都是孩子的問題,
這也不是孩子最關注的,
因為他們重視父母的關係與一致性,更甚於關注自身的狀態。
孩子最擔心與關心的,不是父母怎麼說「我的行為」,
而是「父母彼此的關係好不好」。
 
父母的不一致與矛盾,會造成孩子的困惑與內在衝突,
例如父母一個要孩子往東,一個要他往西,
就可能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對父母的分歧,
內在也產生不一致的狀態,並容易把眼光放在父母身上,
期待父母關係能夠變得更好。
 
尤其在面對父母衝突吵架或是沈默時,
孩子的三大指標往往會有大幅度的變化。
 
今年是第二年上亞洲家族治療大師-李維榕老師的課程,
每次上課都有滿滿收獲與觸動。
每回會在現場進行2-4個家庭個案,
在老師身上,我看到大師的風範,
每一句引導與回應的過程,都充滿謙虛、幽默與智慧,
視案主為解決問題的專家,讓案主成為協同治療師,
讓治療師成為引導者,而非教導者或詮釋者。
 
有些時候,治療師需要協助案主說出內心想說的話,
而家庭治療評估,則是讓治療師退到後面,
引導案主自己說,因為讓孩子自己對父母表達,
說出自己心裡的話,效用遠比我們為孩子說,來得更有力量。
大人往往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但其實孩子什麼都懂,
他們所看到的,遠比治療師所了解的更透徹。
 
讓孩子能夠自己說出心裡的話,就是治療的開始。
讓父母能直接對話,正視彼此關係的糾結,也是治療的開始。
治療師要兼顧場域中每個人的狀態,不能失衡。
 
DSM-5第五版已經新增了父母關係對孩子造成影響的身心症種類,
其中最大的影響之一就是離婚,當孩子聽到父母想離婚,
生理上的變化幅度會明顯而巨大。
 
家庭系統,父母與小孩間,就是一場多人舞蹈,互相產生關聯與影響,
所以當我們在做家庭治療時,不能只做個別角色的論斷,
而是要以系統觀思考,將整個家庭視為一個整體,
去觀察互動、歷程與脈絡。
 
父母常常覺得孩子是問題的根源,但孩子的問題通常源自父母的關係,
通常最清楚父母間問題的反而是孩子,所以讓孩子成為協同治療師,
把心裡的話講給父母聽,父母的內在就會立即產生改變,
即使當下可能有不敢表達的狀況,
一些非語言訊息,也能讓父母深刻感受到自己造成的影響。
 
夫妻如果愛孩子不愛對方,無法真正有好的親子教育,
所有的父母都一定有分歧,分歧本身不是問題,
最大問題是不接受,也沒有想解決這個分歧,因此產生很多負能量。
接受分歧,尊重對方的分歧,
可以不贊同,但要有禮貌的真心對話,心平氣和地吵。
 
這次課程下來,會想更深入學習家庭評估治療,
期待自己能夠學習到老師的精神,
深化到自己的每次會談中。
也對家庭成員間的互動與影響,有更深入的發現與了解。
 
特別推薦老師的兩本書:【孩子不離家】與【婚癌】。
可以更深入了解家庭成員間彼此的影響。
 
學習這類型課程時,常遇到許多已經很資深的老師,與精神科醫師,或其他科別的醫師、諮商師、社工師、幼教老師、助人工作者等一起來學習,第一天上課還遇到知名作家周慕姿坐我旁邊,很驚喜!很感動大家願意投入時間精力精進專業,一起為了家庭治療而努力。
 
每回對婚姻與家族治療系列的課程,總是特別熱情與投入,
發現自己一方面是因為對原生家庭系統有深入的了解,
一方面也希望自己對關係了解透徹,能夠助人助己,
無論遇到任何大風大浪,都能用平穩的狀態,去經營幸福的關係。
 
每次看家庭治療的過程,都讓我感受到,
當一個家庭在現場直接互動時,會比我們只談一位家庭成員的改變更快,
在對話的過程中,許多糾結就在無形中化解與找到根源,
很喜歡,也很感動這樣的過程。
相關文章
【關係療癒專欄】自我覺察的練習

【關係療癒專欄】自我覺察的練習 文 / 關係療癒師  史庭瑋 Mia 在生活中,我們時常觀 閱讀更多

【關係療癒專欄】關係五大法則

【關係療癒專欄】關係五大法則 文/關係療癒師 史庭瑋 Mia 前陣子很忙碌,除了諮詢、課程 閱讀更多

【關係療癒專欄】你,無可取代

【關係療癒專欄】你,無可取代 文 / 關係療癒師  史庭瑋 Mia 「比較」,成為從小到大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