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不只在你的心上】
上週五六日,
是Amar老師童年依附創傷療癒培訓第一次上課,
日期剛好在我生日的時候,
這個為期半年的課程,
對我來說是一份很美好的禮物。
「創傷,並不在事件裡,
而是在……..。」
開頭的一句話,深深震撼著我。
這是擁有醫學生物物理與心理學雙博士學位
彼得・列文博士說的一句話,
也是Amar老師一開始與我們分享的,
而我們在課程中也深切經驗著這樣的歷程。
半年的課程中,課程以外的時間,
我們每個人需要找助教老師進行三次的個人個案,
感受自我療癒與療癒他人的歷程。
在課程中的練習,
我經驗到一些界線上身體感受到的無力感,
這讓我回想到曾有過的創傷經驗,
因此在做個案時,我就以這樣的經驗開始。
令我驚訝的是,
一直以為都已經療癒完成,
也已經與傷害我的人和解,
但身體的細胞會記憶,
我的身體還是出現了顫抖的狀態。
透過助教老師的引導,
在壓力源與資源間的身體覺察與擺盪,
我逐漸感到身體更有力量,
也能更加放鬆下來,
更有界線的去因應任何狀況。
在動物界,當動物遭遇攻擊或驚嚇時,
身體會出現凍結或假死的狀況,
當壓力源離開,再度恢復過來,
他們的身體會透過顫抖與進行未完成的動作,
來釋放壓力賀爾蒙,逐漸從凍結的狀態中甦醒。
像是被麻醉的北極熊,
和被獵豹當成食物的羚羊,
他們都會經過一段時間的顫抖,
才會完全恢復過來。
動物會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復原,
而沒有經過顫抖復原的動物,
可能會沒過幾天就死了,
因為體內的壓力賀爾蒙超過能承受程度。
而人類則可能會因理智阻止自己的本能,
失去與身體本能的連結。
當衝擊超過我們能承受的程度,
身體就會產生高濃度壓力賀爾蒙,
形成創傷,使我們產生逃避的行為或情緒,
或是透過畫面/情緒/想法,重複侵入性經驗,
或是有戰或逃,或是解離凍結的狀態。
創傷形成的可能原因,
比我們想像的還多更多,
包含車禍、手術、麻醉、被動物攻擊、
戰爭、難民(例如阿富汗目前的狀況),
困難的出生經驗,如難產與臍帶繞頸,
或是因次數累積的創傷,
例如不斷被忽略或否定的童年經驗,
言語和肢體暴力、身體侵犯,
或是目睹創傷事件,感受到威脅,
親身經歷瀕死經驗,
面對災難事件的處理(例如太魯閣事件救難員)等等。
當事件發生的太快、太突然、太緊急,
加上沒有足夠的資源因應,
都有可能造成創傷。
創傷來自神經系統的反應,
所以因人而異,對A是創傷,對B可能不是,
創傷狀態下,我們無法自我調節,
也難以回到當下,容易變得混亂與固著。
創傷也分成單一驚嚇創傷、
長期持續造成的創傷,
以及複雜型創傷。
越複雜的狀況,
也需要更多的心力恢復。
創傷療癒的方式,
是在身體層面工作,
不需要太多的事件與細節,
也不需要太多言語,
當我們能覺察與感受自己的身體,
在壓力與資源間擺盪與滴定,
就能找回自己更多的容納窗與力量。
透過覺察與感受自己的資源,
增加腹側迷走神經的連結與喜悅感受,
就能逐漸減少交感的戰,與背側迷走神經的凍結,
讓自己找回原本的喜悅與快樂。
受到創傷與壓力影響,
會使我們過度分泌壓力賀爾蒙,
當掌管情緒與恐懼的杏仁核被過度刺激,
就會刺激海馬迴,
使得神經元減少,影響記憶,
過高的可體松濃度,會影響身體器官,
也會吃掉大腦的神經元,
造成失智與阿茲海默症。
透過運動、正念覺察與學習新資訊,
能幫助我們的神經元逐漸恢復與活絡,
也能增加記憶力。
當我們能對身體有更多覺察,
很多答案都在身體裡,
找回對身體的連結,
就能找回與自己的連結。
「創傷,並不在事件裡,
而是在身體中。」
~Dr. Peter Levine
我曾看過許多經歷複雜創傷的個案,
他們說著曾經歷的故事,
卻失去與自己的連結,對自己的感覺,
可能正掉著眼淚,卻感受不到自己。
課程結束後的幾天,
在接個案時,我加入了創傷療癒的引導,
個案也更能感受自己,
感受到自己身體更放鬆,
增加許多喜悅的狀態。
無論從小到大,我們曾經歷怎樣的創傷,
我相信,只要我們願意,
這些創傷經驗都會轉化為生命的養分,
幫助我們擁有更多力量。
只要你願意,
你隨時都能活出屬於你的光彩。
你開始感受自己了嗎?